
“當他飛奔而來,‘撲通’一聲躍入水中時,我就知道兒子有救了!”前不久,大學某學院上演了感人一幕:被救者家長牽著孩子的手,將一面印著“危難時刻顯身手、見義勇為真英雄”金字的錦旗,鄭重送到中校軍官劉洋手中。
時間回到6月22日18時許,煙臺萊山紅唇海灘突發(fā)驚險一幕:一名兒童在游泳時,不慎被海浪卷入海中,千鈞一發(fā)之際,正在海邊陪伴女兒的劉洋挺身而出,毫不猶豫地沖向大海展開救援。
回憶起當時的情景,劉洋至今心有余悸:“當時,我腦子里就一個念頭——救人!”他看見海中孩子的頭在浪里一沉一浮,小手拼命拍打著水面,眼看就要被卷遠。根本來不及多想,劉洋衣服都沒顧上脫就往海里沖!
正值漲潮,洶涌的浪頭拍打著他的胸口,每前進一步都像被人拽著往后拖。劉洋咬緊牙關,在齊腰深的海水里奮力蹚行。抓住孩子冰涼的手臂后,他立刻將孩子高高托出水面。孩子嗆著水劇烈咳嗽,緊緊摟住他的脖子。劉洋用盡全力對抗著回流,雙腿在海沙中陷得越來越深,每一步都沉重如鉛。岸邊群眾見狀紛紛伸手接應,幾雙手合力將孩子從他懷中接過。
確認孩子平安無事后,渾身濕透的劉洋悄悄退到人群外,帶著一身海水和泥沙默默離開。
面對感激涕零的家長,劉洋堅定表示:“當時根本來不及想別的,眼看孩子在浪里掙扎,我心里就一個聲音在喊——必須把他救回來!我也是做父親的,見不得孩子出事,更何況我穿著這身軍裝,危急關頭,我不上誰上!”
這場生死救援絕非偶然,而是一名軍人日復一日淬煉本領的必然回響。
對劉洋來說,海上游泳早已是刻進日常的“必修課”。浪尖上的每一次換氣、激流中的每一次擺臂,都在年復一年的嚴苛訓練中淬煉成肌肉記憶。當驚濤駭浪卷走孩童的瞬間,平日訓練場上打磨的本能驟然覺醒,那些在泳池里、海訓中無數次重復的劃水、托舉動作,此刻化作托舉生命的堅實臂膀,讓他在洶涌波濤中成為最可靠的“生命之舟”。
浪濤中那沉穩(wěn)有力的泳姿,是他平日訓練場上千錘百煉的勛章。每年的體能考核,他都以“優(yōu)秀”為標準,每年的海訓,他更是率先垂范,帶頭下水。他堅信,要求學員做到的,自己必須先行一步。
當人民群眾面臨危險時,這身軍裝就是他們最堅實的依靠。一面錦旗,濃縮了軍民魚水的滾燙深情,一次奮不顧身的縱身一躍,更是軍人鐵血擔當的生動詮釋。